組織性質
上海滬聯扶貧公益中心是民辦非企業單位。民辦非企業單位是指主要利用非國有資產自愿舉辦的,從事非營利性社會服務活動的社會組織。
緣起
改革開放以來,中國實施了全國范圍的有計劃有組織的開發式扶貧,減貧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,使超過6億人口擺脫了貧困。從2011年實施新的扶貧開發綱要開始,到2014年底,中國新的扶貧標準下的減貧人口總量達到9550萬,貧困發生率從17.2%下降到7.2%,為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實現做出了巨大貢獻。 但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在城鄉、地區和群體間是不平衡的,絕對貧困現象當前仍是一個社會頑疾。到2014年底,全國仍有14個集中連片貧困區、12.8萬個貧困村、7017萬貧困人口,重點分布在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。其中貧困發生率超過10%的有西藏、甘肅、新疆、貴州和云南,貧困人口數量超過500萬的有貴州、云南、河南、廣西、湖南和四川。從20世紀“八七”扶貧起,我國農村扶貧政策已經從救濟式扶貧轉向開發式扶貧,實施以整村推進為主體、以產業化扶貧和“雨露計劃”為兩翼的“一體兩翼”扶貧戰略。但是在人口大規模流動的背景下,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,鄉村空心化、社會原子化問題嚴重,村中缺乏年富力強的項目參與者,開發式扶貧的項目組織難度逐漸加大??傮w來看,減貧效益遞減問題開始突出,減貧幅度從2010的26.1%下降到2014年的14.9%,要在2020年前如期實現每年減貧1000萬人的目標,任務十分艱巨。 綜上所述,我們響應國家號召,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成立本機構,科學規劃、因地制宜支持扶貧事業和鼓勵社會各界關心和資助文化、藝術、教育、科技、衛生、體育、環保、福利、慈善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,竭誠為國內落后貧困地區服務,扶助社會弱勢群體、構建和諧社會。把先進的信息、理念、方法傳遞到國內落后貧困地區,通過產業扶貧和就業扶貧來提高當地人民生活水平。
宗旨與使命
繼承和發揚社會各界熱心國家公益事業的優良傳統,支持扶貧事業和鼓勵社會各界關心和資助文化、藝術、教育、科技、衛生、體育、環保、福利、慈善等各項社會公益事業的發展,竭誠為國內落后貧困地區服務,扶助社會弱勢群體、構建和諧社會。本組織會遵守憲法、法律、法規和國家政策,遵守社會道德風尚。
管理與監督
本單位的登記管理機關是上海市黃浦區民政局社團管理科;業務主管單位是上海市黃浦區對外合作交流辦,本單位接受登記管理機關、業務主管單位和其他職能部門的監督管理。
組織架構
理事會,黨支部,監事會,執行中心
經費來源
上海滬聯扶貧公益中心的運營經費來源于舉辦者、合作單位、社會公眾的定向捐贈以及各鄉村振興項目中合理的服務費用。